5G
2019-06-01 22:21:33
  • 0
  • 0
  • 6

转引自360百科

一、5G基本概念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5G。也是4G之后的延伸,正在研究中,5G网络的理论下行速度为10Gb/s(相当于下载速度1.25GB/s)。

诺基亚与加拿大运营商Bell Canada合作,完成加拿大首次5G网络技术的测试。测试中使用了73GHz范围内频谱,数据传输速率为加拿大现有4G网络的6倍。鉴于两者的合作,外界分析加拿大很有可能将在5年内启动5G网络的全面部署。

由于物联网尤其是互联网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对网络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无疑成为推动5G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无论是加拿大政府还是全球各地,均在大力推进5G网络,以迎接下一波科技浪潮。不过,从2016年的情况来看5G网络离商用预计还需4到5年时间。

二、发展历程

2009年,华为就已经展开了相关技术的早期研究,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向外界展示了5G原型机基站。

2013年2月,欧盟宣布拨款5000万欧元。加快5G移动技术的发展,计划到2020年推出成熟的标准。

2013年5月13日,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第5代移动通信(5G)的核心技术,这一技术预计将于2020年开始推向商业化。该技术可在28GHz超高频段以每秒1Gbps以上的速度传送数据,且最长传送距离可达2公里。相比之下,当前的第四代长期演进(4GLTE)服务的传输速率仅为75Mbps。而此前这一传输瓶颈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一个技术难题,而三星电子则利用64个天线单元的自适应阵列传输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与韩国4G技术的传送速度相比,5G技术预计可提供比4G长期演进(LTE)快100倍的速度。利用这一技术,下载一部高画质(HD)电影只需十秒钟。

2014年5月8日,日本电信营运商 NTT DoCoMo 正式宣布将与 Ericsson、Nokia、Samsung 等六家厂商共同合作,开始测试凌驾现有 4G 网络 1000 倍网络承载能力的高速 5G 网络,传输速度可望提升至 10Gbps。

2014年5月13日,三星电子宣布,其已率先开发出了首个基于5G核心技术的移动传输网络,表示在2020年之前进行5G网络的商业推广。

2015年3月1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已成功研制5G网络,并进行100米内的传送数据测试,每秒数据传输高达125GB,是4G网络的6.5万倍,理论上1秒钟可下载30部电影,并称于2018年投入公众测试,2020年正式投入商用。

2015年3月3日,欧盟数字经济和社会委员古泽•奥廷格正式公布了欧盟的5G公司合作愿景,力求确保欧洲在下一代移动技术全球标准中的话语权。奥廷格表示,5G公私合作愿景不仅涉及光纤、无线甚至卫星通信网络相互整合,还将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移动边缘计算(MEC)和雾计算(Fog Computing)等技术。在频谱领域,欧盟的5G公私合作愿景还将划定数百兆赫用于提升网络性能,60 GHz及更高频率的频段也将被纳入考虑。

2015年9月7日,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无线公司宣布,将从2016年开始试用5G网络,2017年在美国部分城市全面商用。

2016年1月,中国启动了5G技术试验,为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IMT-2020(5G)推进组在北京怀柔规划建设了30个站的5G外场。在5G第二阶段试验完成之后,第三阶段试验于2017年底或2018年初启动;据预计,5G第一个标准版本于2018年6月完成,完整版本或于2019年9月完成,并有望在2020年实现大规模商用[3]。

2016年8月4日,诺基亚与电信传媒公司贝尔再次在加拿大完成了5G信号的测试。在测试中诺基亚使用了73GHz范围内的频谱,数据传输速度也达到了现有4G网络的6倍。

2016-2018年,中国开始5G技术研发试验,分为5G关键技术试验、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验证三个阶段实施。

2017年2月9日,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宣布了“5G”的官方 Logo。[1]

2017年7月6日,中国移动5G北京试验网启动会召开,会议标志着由大唐电信集团建设的5G北京试验网正式启动。2017年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宁波5个城市启动5G试验,验证3.5GHz组网关键性能,以2020年商用为目标,为5G时代的引领做出贡献。[2]

2017年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确定5G中频频谱,能够兼顾系统覆盖和大容量的基本需求。[4]

2017年11月下旬中国工信部发布通知,正式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工作,并力争于2018年年底前实现第三阶段试验基本目标。[5]

2017年8月22日德国电信联合华为在商用网络中成功部署基于最新3GPP标准的5G新空口连接,该5G新空口承载在Sub 6GHz(3.7GHz),可支持移动性、广覆盖以及室内覆盖等场景,速率直达Gbps级,时延低至毫秒级;同时采用5G新空口与4GLTE非独立组网架构,实现无处不在、实时在线的用户体验。

2017年12月21日,在国际电信标准组织3GPP RAN第78次全体会议上,5G NR首发版本正式冻结并发布。这将是全球第一个可商用部署的5G标准。这一标准比原计划提前六个月完成[6]。

2018年2月23日,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召开前夕,沃达丰和华为宣布,两公司在西班牙合作采用非独立的3GPP 5G新无线标准和Sub6 GHz频段完成了全球首个5G通话测试。[7]

2018年4月23日,重庆首张5G试验网正式开通,将推动5G产品的走向成熟,标志着重庆5G网络商用化之路的正式起步。

2018年6月14日11:18,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3GPP第80次全会上正式批准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 NR)独立组网功能冻结。加之去年12月完成的非独立组网NR标准,5G 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产业全面冲刺新阶段。[8]

2018年6月26日,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在联通国际合作伙伴会议上表示,中国联通在2019年进行5G试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9]

2018年8月3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周四发布高频段频谱的竞拍规定,这些频谱将用于开发下一代5G无线网络。

2018年8月13日,北京联通正式发布了“5G NEXT”计划,北京市首批5G站点同步正式启动,这标志着5G移动通信网络开始在北京搭建,首都正迈进5G时代。[10]

2018年12月1日,韩国三大运营商SK、KT与LG U+同步在韩国部分地区推出5G服务,这也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服务在全球首次实现商用[11]。

2018年12月7日,三大运营商已经获得5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批复,这意味着全国范围的大规模5G试验将展开。[12]工信部10日正式对外公布,已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发放了5G系统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这意味着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开展5G系统试验所必须使用的频率资源得到保障,向产业界发出了明确信号,进一步推动我国5G产业链的成熟与发展[13]。

5G2018年12月20日,5G当选为2018年度科技类十大流行语。[14]

2019年1月24日,华为发布了迄今最强大的5G基带芯片Balong5000,同时,还发布了全球最快CPE,支持智能家居连接。[15]

2019年2月18日,上海虹桥火车站正式启动5G网络建设,成为全球首个用5G室内数字系统建设的火车站。[16]

2019年4月8日,韩国政府宣布,在2022年之前投资30万亿韩元(合260亿美元),以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5G通信网络。到2026年5G技术将创造730亿美元的出口和60万个就业机会。[17]

三、应用场景

中国:

5G图书

《大话5G》,邬贺铨院士、李易、项立刚作序力荐。5G技术专利大佬主笔,作为5G的早期图书,首先从5G的需求和场景出发,重点介绍了5G的业务场景和技术指标;其次阐述了全球5G的最新研发进展,让读者能够对5G的研究形成全貌的认识;再次从无线物理层、接入网架构和核心网架构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候选的5G空口关键技术和网络关键技术。

5G火车站

5G火车站2019年2月18日,上海虹桥火车站正式启动5G网络建设,成为全球首个用5G室内数字系统建设的火车站,虹桥火车站计划在2019年9月完成5G网络深度覆盖。

4G的人均速率为5Mb-10Mb,5G的速度将提升十倍。5G网络峰值速率能达到1.2G,下载一个2GB高清电影,最快20秒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带宽和网速能满足包括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内大量物联网设备的接入。

5G将推动火车站实现数字化、智能化。5G低时延的特点可以让室内导航精度更高,可以在高峰期精确监控疏导人流。[16]

韩国:

自动驾驶汽车方面,韩国政府表示,到2020年,将在Daegu和Pangyo等城市运营自动驾驶航公交车。五年后,全国各地区将有大约1000辆接入5G网络的公共汽车。

数字医疗服务方面,根据政府的说法,基于5G网络的紧急医疗服务将在2021年之前开发。到2025年,大约20%的急救医疗中心将能够使用该系统。[17]

四、研发过程

超密集异构网络

未来 5G 网络正朝着网络多元化、 宽带化、 综合化、 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面向 2020 年及以后,移动数据流量将呈现爆炸式增长。在未来 5G 网络中, 减小小区半径, 增加低功率节点数量,是保证未来 5G 网络支持 1 000 倍流量增长的核心技术之一 。因此, 超密集异构网络成为未来 5G 网络提高数据流量的关键技术。

未来无线网络将部署超过现有站点 10 倍以上的各种无线节点,在宏站覆盖区内,站点间距离将保持 10 m 以内,并且支持在每 1 km2 范围内为 25 000个用户提供服务 。同时也可能出现活跃用户数和站点数的比例达到 1∶ 1的现象, 即用户与服务节点一一对应。密集部署的网络拉近了终端与节点间的距离,使得网络的功率和频谱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扩大了网络覆盖范围,扩展了系统容量,并且增强了业务在不同接入技术和各覆盖层次间的灵活性。虽然超密集异构网络架构在 5G 中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节点间距离的减少,越发密集的网络部署将使得网络拓扑更加复杂, 从而容易出现与现有移动通信系统不兼容的问题。在 5G 移动通信网络中,干扰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网络中的干扰主要有:同频干扰, 共享频谱资源干扰, 不同覆盖层次间的干扰等。现有通信系统的干扰协调算法只能解决单个干扰源问题, 而在 5G 网络中,相邻节点的传输损耗一般差别不大,这将导致多个干扰源强度相近,进一步恶化网络性能,使得现有协调算法难以应对。此外, 由于业务和用户对 QoS需求的差异性很大,5G 网络需要采用一些列措施来保障系统性能,主要有:不同业务在网络中的实现,各种节点间的协调方案,网络的选择 , 以及节能配置方法等。

准确有效地感知相邻节点是实现大规模节点协作的前提条件。在超密集网络中,密集地部署使得小区边界数量剧增,加之形状的不规则,导致频繁复杂的切换。为了满足移动性需求, 势必出现新的切换算法;另外,网络动态部署技术也是研究的重点。由于用户部署的大量节点的开启和关闭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 使得网络拓扑和干扰具有大范围动态变化特性;而各小站中较少的服务用户数也容易导致业务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出现剧烈的动态变化。

自组织网络

传统移动通信网络中, 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完成网络部署及运维,既耗费大量人力资源又增加运行成本,而且网络优化也不理想。在未来 5G 网络中,将面临网络的部署、 运营及维护的挑战, 这主要是由于网络存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 且网络节点覆盖能力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的智能化将成为 5G 网络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技术 。

自组织网络技术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以下 2点:①网络部署阶段的自规划和自配;②网络维护阶段的自优化和自愈合。自配置即新增网络节点的配置可实现即插即用,具有低成本、 安装简易等优点。自优化的目的是减少业务工作量, 达到提升网络质量及性能的效果, 其方法是通过 UE 和eNB 测量,在本地 eNB 或网络管理方面进行参数自优化。自愈合指系统能自动检测问题、 定位问题和排除故障,大大减少维护成本并避免对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影响。自规划的目的是动态进行网络规划并执行,同时满足系统的容量扩展、 业务监测或优化结果等方面的需求。目前,主要有集中式、 分布式以及混合式 3 种自组织网络架构。其中, 基于网管系统实现的集中式架构具有控制范围广、 冲突小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运行速度慢、 算法复杂度高等方面的不足;而分布式恰恰相反, 主要通过 SON 分布在eNB 上来实现, 效率和响应速度高, 网络扩展性较好,对系统依懒性小, 缺点是协调困难;混合式结合集中式和分布式 2 种架构的优点,缺点是设计复杂。SON 技术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时, 其优势体现在网络效率和维护方面, 同时减少了运营商的资本性支出和运营成本投入。由于现有的 SON 技术都是从各自网络的角度出发, 自部署、 自配置、 自优化和自愈合等操作具有独立性和封闭性, 在多网络之间缺乏协作。因此,研究支持异构网络协作的 SON 技术具有深远意义。

内容分发网络

在未来 5G 中, 面向大规模用户的音频、 视频、图像等业务急剧增长, 网络流量的爆炸式增长会极大地影响用户访问互联网的服务质量 。如何有效地分发大流量的业务内容, 降低用户获取信息的时延,成为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面临的一大难题。仅仅依靠增加带宽并不能解决问题, 它还受到传输中路由阻塞和延迟、 网站服务器的处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用户服务器之间的距离有密切关系。内容分发网络 (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CDN) 会对未来 5G 网络的容量与用户访问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内容分发网络是在传统网络中添加新的层次,即智能虚拟网络。CDN 系统综合考虑各节点连接状态、 负载情况以及用户距离等信息,通过将相关内容分发至靠近用户的 CDN 代理服务器上, 实现用户就近获取所需的信息,使得网络拥塞状况得以缓解,降低响应时间,提高响应速度。CDN 网络架构在用户侧与源 server 之间构建多个 CDN代理 server,可以降低延迟、 提高 QoS(quality of service)。当用户对所需内容发送请求时, 如果源服务器之前接收到相同内容的请求, 则该请求被 DNS 重定向到离用户最近的 CDN 代理服务器上, 由该代理服务器发送相应内容给用户。因此, 源服务器只需要将内容发给各个代理服务器, 便于用户从就近的带宽充足的代理服务器上获取内容, 降低网络时延并提高用户体验。随着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及动态网络内容技术的推进, 内容分发技术逐步趋向于专业化、 定制化,在内容路由、 管理、 推送以及安全性方面都面临新的挑战 。

在未来 5G 网络中,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和快速发展的应用服务, 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需求量将不断增长, 对业务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CDN 技术的优势正是为用户快速地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有助于解决网络拥塞问题。因此,CDN技术成为 5G 必备的关键技术之一。

D2D 通信

在未来 5G 网络中, 网络容量、 频谱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更丰富的通信模式以及更好的终端用户体验也是 5G 的演进方向。设备到设备通信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D2D) 具有潜在的提升系统性能、 增强用户体验、 减轻基站压力、 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前景。因此, D2D 是未来 5G 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D2D 通信是一种基于蜂窝系统的近距离数据直接传输技术。D2D 会话的数据直接在终端之间进行传输, 不需要通过基站转发, 而相关的控制信令,如会话的建立、 维持、 无线资源分配以及计费、 鉴权、 识别、 移动性管理等仍由蜂窝网络负责 。蜂窝网络引入 D2D 通信, 可以减轻基站负担, 降低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提升频谱效率, 降低终端发射功率。当无线通信基础设施损坏, 或者在无线网络的覆盖盲区,终端可借助 D2D 实现端到端通信甚至接入蜂窝网络。在 5G 网络中, 既可以在授权频段部署 D2D 通信,也可在非授权频段部署。

M2M 通信

M2M(machine to machine, M2M)作为物联网在现阶段最常见的应用形式, 在智能电网、 安全监测、城市信息化、 环境监测等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3GPP 已经针对 M2M 网络制定了一些标准, 并已立项开始研究 M2M 关键技术。根据美国咨询机构FORRESTER 预测估计, 到 2020 年, 全球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将是人与人之间通信的 30 倍。IDC 预测,在未来的 2020 年,500 亿台 M2M 设备将活跃在全球移动网络中。M2M 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因此,研究 M2M 技术对 5G 网络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M2M 的定义主要有广义和狭义 2 种。广义的M2M 主要是指机器对机器、 人与机器间以及移动网络和机器之间的通信, 它涵盖了所有实现人、 机器、系统之间通信的技术;从狭义上说, M2M 仅仅指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智能化、 交互式是 M2M 有别于其它应用的典型特征, 这一特征下的机器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智慧” 。

信息中心网络

随着实时音频、 高清视频等服务的日益激增,基于位置通信的传统 TCP /IP 网络无法满足海量数据流量分发的要求。网络呈现出以信息为中心的发展趋势。信息中心网络 (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CN)的思想最早是 1979 年由 Nelson 提出来的 ,后来被 Baccala 强化 。目前, 美国的 CCN、 DONA和 NDN 等多个组织对 ICN 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网络体系结构,ICN 的目标是取代现有的 IP。

ICN 所指的信息包括实时媒体流、 网页服务、 多媒体通信等,而信息中心网络就是这些片段信息的总集合。因此,ICN 的主要概念是信息的分发、 查找和传递,不再是维护目标主机的可连通性。不同于传统的以主机地址为中心的 TCP /IP 网络体系结构,ICN 采用的是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通信模型, 忽略 IP 地址的作用, 甚至只是将其作为一种传输标识。全新的网络协议栈能够实现网络层解析信息名称、 路由缓存信息数据、 多播传递信息等功能, 从而较好地解决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扩展性、 实时性以及动态性等问题。ICN 信息传递流程是一种基于发布订阅方式的信息传递流程。首先,内容提供方向网络发布自己所拥有的内容,网络中的节点就明白当收到相关内容的请求时如何响应该请求。然后,当第一个订阅方向网络发送内容请求时,节点将请求转发到内容发布方,内容发布方将相应内容发送给订阅方, 带有缓存的节点会将经过的内容缓存。其他订阅方对相同内容发送请求时,邻近带缓存的节点直接将相应内容响应给订阅方。因此,信息中心网络的通信过程就是请求内容的匹配过程。传统 IP 网络中, 采用的是“推” 传输模式,即服务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忽略了用户的地位, 从而导致用户端接收过多的垃圾信息。ICN 网络正好相反, 采用“拉” 模式, 整个传输过程由用户的实时信息请求触发, 网络则通过信息缓存的方式,实现快速响应用户。此外,信息安全只与信息自身相关,而与存储容器无关。针对信息的这种特性,ICN 网络采用有别于传统网络安全机制的基于信息的安全机制。这种机制更加合理可信, 且能实现更细的安全策略粒度。和传统的 IP 网络相比,ICN 具有高效性、 高安全性且支持客户端移动等优势。目前比较典型的 ICN 方案有 CCN, DONA,NetInf,INS 和 TRIAD。

移动云计算

近年来,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软硬件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支持大量的应用和服务,为用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 5G 时代,全球将会出现 500 亿连接的万物互联服务,人们对智能终端的计算能力以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移动云计算将成为 5G 网络创新服务的关键技术之一。移动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 IT 资源或信息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 它是在移动互联网中引入云计算的产物。移动网络中的移动智能终端以按需、 易扩展的方式连接到远端的服务提供商, 获得所需资源,主要包含基础设施、 平台、 计算存储能力和应用资源。SaaS 软件服务为用户提供所需的软件应用,终端用户不需要将软件安装在本地的服务器中,只需要通过网络向原始的服务提供者请求自己所需要的功能软件。PaaS 平台的功能是为用户提供创建、 测试和部署相关应用等服务。PaaS 自身不仅拥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场景, 而且能够推进 SaaS。而 IaaS 基础设施提供基础服务和应用平台。

SDN /NFV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 + 、 三网融合、 云计算服务等新兴产业对互联网在可扩展性、 安全性、 可控可管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软件定义网络) /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与构建技术, 其倡导的控制与数据分离、 软件化、 虚拟化思想, 为突破现有网络的困境带来了希望。在欧盟公布的 5G 愿景中, 明确提出将利用 SDN /NFV 作为基础技术支撑未来 5G 网络发展。SDN 架构的核心特点是开放性、 灵活性和可编程性。主要分为 3 层:基础设施层位于网络最底层,包括大量基础网络设备,该层根据控制层下发的规则处理和转发数据;中间层为控制层,该层主要负责对数据转发面的资源进行编排,控制网络拓扑、 收集全局状态信息等;最上层为应用层,该层包括大量的应用服务,通过开放的北向 API 对网络资源进行调用。

SDN 将网络设备的控制平面从设备中分离出来, 放到具有网络控制功能的控制器上进行集中控制。控制器掌握所有必需的信息, 并通过开放的 API 被上层应用程序调用。这样可以消除大量手动配置的过程,简化管理员对全网的管理, 提高业务部署的效率。SDN 不会让网络变得更快, 但他会让整个基础设施简化,降低运营成本, 提升效率。未来 5G 网络中需要将控制与转发分离,进一步优化网络的管理,以 SDN 驱动整个网络生态系统。

软件定义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无线网络中存在大量的异构网络, 如:LTE、 Wimax、UMTS、 WLAN 等,异构无线网络并存的现象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目前, 异构无线网络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难以互通,资源优化困难,无线资源浪费,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移动网络采用了垂直架构的设计模式。此外, 网络中的一对多模型(即单一网络特性对多种服务),无法针对不同服务的特点提供定制的网络保障,降低了网络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因此,在无线网络中引入 SDN 思想将打破现有无线网络的封闭僵化现象,彻底改变无线网络的困境。

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保留了 SDN 的核心思想, 即将控制平面从分布式网络设备中解耦, 实现逻辑上的网络集中控制,数据转发规则由集中控制器统一下发。软件定义无线网络的架构分为 3 个层面。在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中, 控制平面可以获取、更新、预测全网信息,例如:用户属性、动态网络需求以及实时网络状态。因此,控制平面能够很好地优化和调整资源分配、转发策略、流表管理等,简化了网络管理,加快了业务创新的步伐。

情境感知技术

随着海量设备的增长, 未来的 5G 网络不仅承载人与人之间的通信, 而且还要承载人与物之间以及物与物之间的通信,既可支撑大量终端,又使个性化、 定制化的应用成为常态。情境感知技术能够让未来 5G 网络主动、 智能、 及时地向用户推送所需的信息。

五、技术指标

标志性能力指标为“Gbps用户体验速率”,一组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全频谱接入和新型网络架构等。大规模天线阵列是提升系统频谱效率的最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对满足5G系统容量和速率需求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超密集组网通过增加基站部署密度,可实现百倍量级的容量提升,是满足5G千倍容量增长需求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新型多址技术通过发送信号的叠加传输来提升系统的接入能力,可有效支撑5G网络千亿设备连接需求;全频谱接入技术通过有效利用各类频谱资源,可有效缓解5G网络对频谱资源的巨大需求;新型网络架构基于SDN、NFV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可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更灵活、智能、高效和开放的5G新型网络。

六、使用频率

2018年12月7日,公司控股股东移动集团接到工信部通知,同意母公司自通知日至2020年6月30日使用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频段用于5G系统实验,其中2515MHz-2575MHz、263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频段为新增频段,2575MHz-2635MHz为重耕母公司现有的4G频段。中国移动方面将配合母公司,继续携手产业各方,积极推进5G技术研发、网络及业务应用试验。

2019年3月31日前逐步停止部分频率的使用,中国联通方面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停止使用2555MHz-2575MHz频率,中国电信方面将逐步停止使用2635MHz-2655MHz频率。

七、存在障碍

5G首先就是监管和牌照。固网和移动网络在监管和运营牌照上有着很长的不同历史。举个例子,在很多国家,固网运营商最早都是垄断企业,有着类似的载波和定价限制。比如说批发给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宽带容量,都受国家监管。还有的运营商都依赖国家分配的频谱资源。

其次是组织机构。移动运营商在很多情况下,都受固网运营商的控制,或者是其子公司。固网和移动网络整合,需要该国竞争主管机构重新审视。相比合并,竞争主管机构更倾向于分开运营。还有就是企业的战略各不相同,比如说沃达丰完全以移动业务为主导。还有就是网络运营商的股东们,一想到网络合并后,因裁员跟工会纠缠,或者合并后的企业文化碰撞等等,就会对合并非常抵抗。

其他的障碍还包括标准。技术互操作性的开放标准,对电信行业来说非常重要。标准化方面也需要广泛的努力与合作,现在移动和固网领域分别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标准组织。 3GPP和ETSI在移动标准化方面非常成功,ITU-R在频谱分配方面很有权威, ITU-R已经开始投入到IMT-2020(5G)技术的网络标准化要求工作中了。

八、主要功能

5G网络的主要目标是让终端用户始终处于联网状态。5G网络将来支持的设备远远不止是智能手机——它还要支持智能手表、健身腕带、智能家庭设备如鸟巢式室内恒温器等。5G网络是指下一代无线网络。5G网络将是4G网络的真正升级版,它的基本要求并不同于无线网络。

折叠传输速率

其5G网络已成功在28千兆赫(GHz)波段下达到了1Gbps,相比之下,当前的第四代长期演进(4G LTE)服务的传输速率仅为75Mbps。而此前这一传输瓶颈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一个技术难题,而三星电子则利用64个天线单元的自适应阵列传输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

未来5G网络的传输速率可达10Gbps,这意味着手机用户在不到一秒时间内即可完成一部高清电影的下载。

5G网络意味着超快的数据传输速度。2013年5月,三星宣称,它的即将推出的5G技术每秒能够传输超过1G的数据。相对而言,相对较快的LTE网络每秒可传输大约60M的数据,这大约相当于0.05G。这样的无线网络速度将比你用任何智能手机体验到的速度都要快很多。谷歌宣称,即使以每秒1G的速度,也能够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下载一部全高清的电影。

折叠智能设备

5G网络中看到的最大的改进之处是它能够灵活地支持各种不同的设备。除了支持手机和平板电脑外,5G网络将还需要支持可佩戴式设备,例如健身跟踪器和智能手表、智能家庭设备如鸟巢式室内恒温器等。

在一个给定的区域内支持无数台设备,这就是科学家的设计目标。在未来,每个人将需要拥有10-100台设备为其服务。不过科学家很难弄清楚支持所有这些设备到底需要多大的数据容量。

折叠网络链接

5G网络不仅要支持更多的数据,而且要支持更多的使用率。5G网络,改善端到端性能将是另一个重大的课题。端到端性能是指智能手机的无线网络与搜索信息的服务器之间保持连接的状况。

在发送短信或浏览网页的时候,在观看网络视频时,如果发现视频播放不流畅甚至停滞,这很可能就是因为端到端网络连接较差的缘故。

折叠电池寿命

下一代无线网络还将会带来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电池寿命的大幅提升。因为有很多较小的任务需要应用程序不停歇地运行。电子邮件应用程序会反反复复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信息,查核是否有新的电子邮件到来。

有很多应用程序会不断地发送些短小的信息,请求信息虽然短小,但是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蚕食手机的电池电量。在贝尔实验室的团队有一项任务就是找出处理这些请求信息的更好的办法。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些信息,那么我就能极大地提升平板电脑的电池寿命。

九、社会评价

5G贝尔实验室无线研究部副总裁西奥多•赛泽表示,5G并不会完全替代4G、WiFi,而是将4G、WiFi等网络融入其中,为用户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通过将4G、WiFi等整合进5G里面,用户不用关心自己所处的网络,不用再通过手动连接到WiFi网络等,系统会自动根据现场网络质量情况连接到体验最佳的网络之中,真正实现无缝切换。

欧盟数字经济和社会委员古泽•奥廷格表示,5G必须是灵活的,能够满足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疏地区以及主要的交通线等各种场景的需要。

对信息通信业而言,2016年全国“两会”透露的信息着实令人振奋。不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为4G点赞,而且“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将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启动5G商用。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